ArtQpie
OLD HOUSE NEW PASSION
READING & EXHIBITION
  • News
  • Activity
  • Artical
  • Zine Shop
  • Diary
  • About
  • Contact

本冊。Artqpie Library  如果我們是一間獨立書店。

12/6/2014

0 Comments

 
Picture

在這樣缺乏美感與遠見的大環境之下,我們所看見的不是順著時代走。

當今文創產業的創新創業順著政府的大政策蔚為風潮,獨立書店近年開始以M型的方式進入新的時代,生存不易的M型趨勢讓人認為開書店是一種浪漫的生活、一種夢想式的人生,而與過往單純的書店與從事書籍相關工作的想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怎麼說呢?

政府以文創政策作為台灣『軟實力』的強心劑,開出各種扶持『文創』、『空間』的補助,讓經營獨立書店好似一種文化政策,一種提昇城市的政績,無意間卻讓(人造)雨後春筍的獨立書店瞬間破土而出,吸收人造雨的書店並非品質不佳,而是『獨立書店』在人造雨沐浴之後,成長並非經過時代考驗或是純粹的因為自身背景而開始,讓『獨立書店』養成的過程缺乏社會化,原本以買賣作為生存可能的路徑就這樣應聲改變了,仰賴補助滿足政府。

光靠書籍的買賣是否能生存?而是作為實體買賣平台是成本過高的,尤其加上租屋開銷、水電人事費用、進出貨等,在沒有找出新的營運方法就貿然促進政府,不加考慮申請補助無非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政府決策與收編的草率,蝴蝶效應般的影響多數人對『獨立書店』的認知,甚至造成海量競爭對手的出現;土壤尚未豐富就立以大樹,原本分享書籍與共享文化的美意,最後又成為哭窮喊夢的政府政績。

政府開出補助,撥下人民納稅錢給一個無法自立的產業,這是一個大笑話!和朋友時常在一起多會一起開罵政府,批評時政,甚多『獨立書店』本身也具有相似的特質。『獨立』以字面來說本身就具有反抗或是與當前社會對立的特徵,似乎當今些許獨立書店本意也多為提出有意思的社會觀察而存在,某種程度是對於社會制度的反動或制衡,『獨立』的個性不只是嘴上說的,而是『空間』本身個性的獨立、空間本身的財物獨立、空間本身在生產的獨立。

『獨立』的語意也不時與社會價值觀上下起伏不定,但在「書店」本身對於商業性或是交易性是普世都一致認為是一種shop或是store的想法,也就是交易的場所,自由經濟之下消費者有權選擇是否要以消費來做為其權力與義務。因此,『獨立書店』在尚未做好各種獨立的準備與面對自由交易責任的負擔,都是需要三思而後行!貿然申請補助,而抱持我不拿也有人會拿的心態,實在不是很好,長遠來看影響甚大!即便,多數人是無法辨識何謂「獨立書店」,更不用奢望立竿見影的文化美夢。


「本冊」工作室般的空間開放為社區空間,以圖書館作為替代空間之方法並非唯一。西方早在二三十年前發展完備,也一再的消消長長,但絕非倚靠政府的單一政策;反觀,獨立書店的價值在於啟發社會與對應連鎖書店的反動,即便『獨立書店』一詞也許來自西方國度,為喜愛紙本閱讀亦或蒐集書本的人提供另外一種空間之定義的可能。空間是屬於人民而非政府的,「獨立」不該被政策收買,消費空間的人如同觀光者,單純的擷取對於空間的認知與片段,能夠給予觀者的並非教育他們,而是自然的啟發對人們於生活細節的可能。

在政府遭到陳情後大力推行「文化政策」補助,對於位處都會區而非偏鄉的獨立書店成為年輕人浪漫創業的美夢之一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文創產業下的供品之一也就自然而然。其中不乏複合式的經營模式也早已類似誠品,影響新一代對於「獨立書店」觀念的樹立,茫然的追求失去了沈靜思考的機會,錯誤的資源分配造成文化空轉。

當政府遇上選舉自然而然的將「獨立書店」以收割式的方式囊括於袋中,最終因為經常花過多的時間買進賣出,將自身並無生產能力而歸咎於大環境,歸咎於政府施政的草率而忘記「獨立」書店空間經營者最初的樣貌,流於日常謾罵對象的縮影,而最終埋頭操勞於對應政府,面對政府用以不具美感的手法展示於常民眼前,最後全民買單讓原本的獨立書店一遇到假日仍然充滿連自己都不願接待的客人,連經營者自身都必而遠之。

Small is new big.小鬼和閻王都是鬼,書店不分大小,只問獨立不獨立。回想幾年前「獨立書店」或「替代空間」的浪頭拍打如高牆般的政府,如今泡沫般的與政策為伍,故不自封的現狀讓到手的餅無法做大,幾年來在整體思考仍停滯不前,甚至影響了對於新生代創作者對於自身創作的開放思維,無法在地化或國際化的窘境更四處可見。最大的原因在於「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觀念深植於心中,數據業績作為產業的最高指導原則,而忘掉了自然而然「獨立」的可貴,一再爭相抄襲的後果最終全民買單,空轉數年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懂得人就一起努力吧!讓更多人閱讀紙本也買單紙本唯有創造更好的紙本與空間!

Small is new big!

0 Comments

Artqpie Library - 本冊

6/2/2014

0 Comments

 
图片
從一個人的喜好,轉化為一個社區的閱讀空間。
新本冊Artqpie Library,坐落中美社區,
透過夥伴們的雙手、共同打造並分享給台中朋友,
以圖書和展場的形態重新出發,
邀請喜歡閱讀的、偶然行經的、特地走訪的朋友,
看一兩頁也無妨,帶一兩本你我都開心,
不然靜靜的看一兩個小時我們彼此都欣賞。


[ 本冊Artqpie Library ]
台中市西區中美街135號
不定休,下午2~9點。
0 Comments

About 《LIP 離譜》

2/12/2014

0 Comments

 
图片
《LIP離譜》是一本跨越台、日國界的文化雜誌,由日本東京的LIP編輯團隊製作;以「提供新銳藝術家一處發聲平台」為理念,透過中日雙語的方式,介紹兩國的新銳創意人與藝術家,並藉此搭起台日藝術文化交流的橋樑。

LIP的創意總監為田中佑典、藝術總監則由西山美耶擔任,雜誌內容涵蓋藝術、時尚、音樂、設計,在數位編輯普及的時代,每一頁仍以手工製作,透過手感且實驗性的製作方式,創造「一期一會」的精神。

除雜誌編輯外,LIP團隊也跨足策展、音樂展演、企畫等相關藝術跨界活動。
0 Comments

About ArtQpie  關於佔空間  

2/11/2014

0 Comments

 
图片
三年的時間轉瞬即逝,仔細回顧過往痕跡,總能發現各種令人回味不已的細節。「ArtQpie 佔空間」從台中民權路上的小民宅開始,整理老屋、策劃展覽、出版刊物、講座分享,一直到完成「本冊 Book Site佔時性閱讀空間」的計畫,看似做了許多不同的嘗試,但簡而言之,只是將我們生活中喜愛的事物,放大呈現在眾人眼前罷了。

透過開頭的這張時間軸,或許能更快速地了解這些年來,我們做過哪些嘗試。從早期的攝影展逐漸走入生活,舉辦講座,邀請有意思的人們來到空間分享經驗、觸發更多可能發生,進而與合作夥伴「咱誌Let's Zine」合作,出版《咱誌SEMICOLON》、《生活別冊》,2013年9月也順利出版《咱誌Life Sense Book Vol.2》,最後在2014年初,隨著本冊Book Site的結束,也完成《本冊別冊》的紙本記錄。

「ArtQpie 佔空間」的團隊組成非常異質性,或許因為空間、而串聯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來自各界的成員也因此齊聚,為實踐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努力。其「組織」的組成過程,也並非如企業組織般一板一眼,而是極其自然地-靠攏、聚集、上工,進而同享。

在佔空間的文宣中經常能讀到這一句話:「製作完美的東西不是我們的專長。」這是因為在最終的成品中,不是一個精緻、得以大量生產販售的「產品」,而是充滿對建築、對環境、對創作想像的「生活」。美好的空間不是因其形式美麗,而是能夠促使在其中活動的人,擁有更多想像與創造。期待台中有更多美好的事發生!
0 Comments
    "房子能一直被留下是因為屋裡待的人。"

    Archives

    December 2014
    June 2014
    February 2014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